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纪轩 通讯员 薛利龙 武庆全 王琳
济医附院有支年轻的护理团队,在介入护理专业委员会带领下,用青春的热忱与专业的沉淀,在X线与无影灯下书写着新时代优质护理的济医附院答卷。
铅衣包裹着忙碌的身影,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器械碰撞的声音共同交织成生命的节奏。在济医附院太白湖院区介入放射科2号手术间内,一台特殊的椎体成形手术正在紧张进行。患者是一位73岁高龄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老人,听力严重受损,合并重度骨质疏松、右股静脉血栓形成、脑出血恢复期、左视神经萎缩等多种基础疾病。介入放射科护理团队以专业、温度与韧性,铺就一条守护患者安全的全程优护通道。
“患者坠床风险评分8分,属于高危等级。基础疾病较多,翻身困难……”护士杨建强术前评估,敏锐捕捉到患者术中安全风险,并与巡回护士沟通,共同制定应急预案。术中采用加宽手术床垫与双侧软垫垫高,约束带固定,预防发生坠床,并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老人因听力障碍无法接收语言指令,疼痛导致的躁动更让坠床风险陡增。沟通不能止于语言,面对交流障碍的老人,护士薛利龙轻拍老人手背示意翻身完成,握紧手掌传递安抚力量。
辐射警示灯亮起时,厚重的铅衣成为医护团队的第二层皮肤。接近20斤的防护装备压在身上,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位患者需要我来陪护,保证安全的完成手术”,薛利龙主动穿上铅衣。术中需要患者保持俯卧位,他半蹲在患者头侧,双手抓住患者上肢,确保体位精准,用掌心温度消解老人的不安,这一幕定格成温暖的画面。同时大声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坚持配合手术。铅衣内层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但他始终保持着专业姿态。
在关键的骨水泥注入阶段,医护团队展现出教科书般的护理配合。护士郑李桐在每件器械传递时同步报出名称、型号、有效期,并准确记录;薛利龙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关注患者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并与脊柱外科微创病区副主任陈国武实时汇报情况。
患者因疼痛扭动身体,技师韩裕调整C型臂协助术者定位曝光,陈国武单手稳持穿刺针,精准捕捉安全窗,针尖如游丝般探入病灶。他紧靠患者的脊背,借躯体形成“人体固定架”,穿刺角度分毫不差。他以毫米级精度避开血管神经丛,术中出血不足2ml,透视屏上流动的“医学混凝土”如微雕般完美填充裂隙,实现零渗漏。监护仪上平稳的生命线,正是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共振的证明。
当陈国武精准完成最后一处椎体骨水泥注入时,护士周广超已提前备好转运床和转运设备。影像显示骨折椎体完美填充,而更令人动容的是老人皮肤零压疮、身体零损伤的护理成果。患者平躺后,疼痛缓解90%,感觉非常好。
“大爱无疆”是济医附院的服务品牌,也是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一文化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计个人得失,热情服务。弘扬“大爱无疆”精神,在这场手术中得到了完美诠释。从防辐射铅衣里浸出的汗水,到手术过程中全程温暖的陪护;从术前充分地了解患者,到术后专业的护理服务,每个细节都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