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致敬了不起的她】苗乡警营里的双语“小管家”

发布时间:2025-03-09 08:07:54

在凯里市旁海镇,杨小英的身影总是那么引人注目。作为土生土长的苗家女儿,她用一口流利的苗语,架起了警民之间的连心桥,成为了乡亲们心中的“英姑娘”。

百姓双语“小管家”

“小时候,每当看到电视里警察英勇无畏的身影,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2018年,带着这份梦想,杨小英顺利通过了招考,成为了一名户籍辅警。

工作初期,杨小英“挤时间”学习户政工作指南,研究吃透各类户口政策文件,主动向户政老前辈请教业务知识。凭着这股肯吃苦钻研的劲头,她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户籍能手”。

杨小英所在的乡镇属于典型的苗族乡镇,当地很多群众只会说苗语。作为土生土长的苗家姑娘,杨小英主动当起“双语桥梁”,入户走访时用苗语拉家常,宣传政策时用汉语写提示。镇上居民都对她十分熟悉,她也成了小镇村民心中的“管家”。

“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嫁到省外,因对户口重视不足,加上路途远、家事忙,一直未办户口,导致在原籍地和实际居住地均无户口,生活诸多不便,请你帮帮我!”去年9月,辖区群众张女士到派出所向杨小英咨询补录户口问题。

了解情况后,杨小英与户籍民警迅速开展调查核实,经多方走访、详细询问、信息采集和联合商议等程序,最终成功为张女士补录了户口并办理了身份证。

“找小英办事,就像自家闺女在帮忙!”当地村民纷纷表示道。

多年来,杨小英的手机成了“便民热线”,累计接待群众1200余人。

守护平安“调解员”

整个旁海镇共有13个行政村,3万余村民的家长里短,杨小英时常担任“调解员”,化解了不少矛盾。

“小英,隔壁张婶说我家鸡啄了她的菜!”

“李大哥,您先消消气,我去跟张婶说说。”

作为户籍辅警的杨小英,还是一把调解纠纷的好手。

“小英的办公室比村委会还热闹,她总能用苗语的俏皮话化解争执,用汉语的政策讲解理清事理。”提起杨小英,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2023年春耕时节,当地村民因为田埂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杨小英带着卷尺和调解协议书,在烈日下丈量土地、核对台账,连续三天走访当事人,最终协调双方“各让半尺”,平息了这场持续半年的纷争。

如今,旁海镇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小英!”

甘当内勤“螺丝钉”

在所里,杨小英还主动干起了内勤工作。

内勤工作看似平凡,实则琐碎繁杂。没有惊心动魄的抓捕,她默默撰写500余份简报,用镜头定格同事的坚守瞬间;没有豪言壮语,她细致整理1000余份报表,把办事指南翻译成苗语传递到每户。

“做好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也是守好百姓平安的大事。”杨小英说。

寻人找物、紧急救助、走访入户、调解纠纷……每天都在小镇里发生,群众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英姑娘”,而她也总会用自己的方法,巧妙地解决群众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

有人问她:“当辅警这么累,图什么?”她指了指办公室墙上“人民公安”四个字,笑得腼腆:“能听懂乡亲们的乡音,能帮阿妈们少走几步路,就是我的福分。”

如今,杨小英依然在苗乡警营中续写着属于她的精彩篇章。她用“黄牛精神”守护着家乡的一方安宁,温暖着每一位乡亲的心。这位新时代的“小黄牛”,正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黔东南女警的担当与奉献。

本网记者:李浩

一审:李浩

二审:姚辉

三审:夏季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