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教育新观察|高校专业大调整,透露哪些信号

发布时间:2025-03-20 11:11:44

原标题:教育新观察|高校专业大调整,透露哪些信号

复旦大学文科招生比例降至20%,山东大学27个专业暂停招生、10个专业被撤销……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高校专业调整的消息时有公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实际上,高校学科设置调整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去年,教育部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调整力度空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学科专业为何要大调整?这又透露出哪些人才培养的新动向?

专业调整是适应时代变迁、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学科兴起,产业结构随之急剧变迁,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优化学科布局,以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与此同时,传统岗位的内涵不断被改写,原有专业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问题日益凸显。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源头,若学科专业设置僵化,滞后于时代需求,培养出的学生必将陷入“毕业即失业”困境,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正基于此,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前优化调整20%的专业,由此掀起了新一轮高校专业调整浪潮。

高校专业大调整并非简单的“加减法”,而是需要精准施策,多元发展。

一方面,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增设一批急需的紧缺专业;另一方面,也应瞄准区域需求,增设地方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

2024年,河北对接全省八大产业发展,新增本科专业点40个、高职专业点278个。今年,河北省又启动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三年大变样”行动,全面推动专业结构脱胎换骨、重塑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的停招或专业布点的撤销,并不是说市场对此类方向人才的需求不复存在,而是高校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行的专业改造与升级优化。

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当下,传统专业的课程内容及传统的授课方式等,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只有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的更新和升级,才能真正实现专业的转型升级。否则,即使专业名称再“高大上”,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王敬照)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