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创新性血管重建技术为高危患者重筑“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5-03-29 19:08:31

3月26日,记者从山医大二院了解到,该院血管外科董红霖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支架取出术及双腋-股动脉搭桥术,通过创新性血管重建技术,为面临多重致命风险的患者重筑“生命线”。

64岁的患者武先生,曾接受过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出现了高热、右下肢肿痛及影像学感染征象,被诊断为支架感染合并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生物膜形成。生物膜的形成会产生耐药性,导致严重感染,患者面临这血管侵蚀、脓毒血症及传统术式高截肢率风险。经过多学科研判,董红霖教授团队决定采用“感染控制 双腋-股动脉搭桥”的创新治疗方案,取出之前“惹祸”的支架,并重新建立血管通路,才能彻底解除危险。

当天的手术历时近10个小时,分3阶段精准实施。首先通过球囊阻断技术隔离感染区域,清除支架及坏死组织,术中病理及基因测序明确感染源;接下来采用6毫米人工血管构建双侧腋-股动脉旁路,巧妙避开感染灶,重建了下肢血运;围手术期全程强化抗感染管理。目前,患者的人工血管血流通畅,已恢复自主进食。

据董红霖教授介绍,此次采用双腋-股动脉搭桥术,通过上肢动脉建立侧支循环,避免传统经腹手术路径,特别适用于感染性主动脉病变及心肺功能高危患者。此次手术中发现支架表面形成典型生物膜感染特征,印证了肠道菌群移位致病机制,为后续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手术的成功,也标志着山医大二院血管外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的突破。团队将“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理念贯穿全程,既彻底清除感染源,又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为复杂血管感染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范式,以技术创新守护患者“生命线”。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