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在安徽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好戏安徽”全省青年乡村戏剧嘉年华,3月29日在合肥市长丰县马郢村启幕。
29日上午,马郢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礼堂内,关心和热爱戏剧的演员、专家和乡亲们济济一堂,等待着春风送来更多油菜花香,等待着启动仪式上敲响那面锣,等待着全省青年乡村戏剧嘉年华正式启航。“好戏安徽”全省青年乡村戏剧嘉年华,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交织,青年创作者与村民同台互动,在明媚春光里,为开满油菜花的马郢村注入文化活力。
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蒋建国,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奖获得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亚玲,安徽省作协副主席胡竹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07 级表演专业的优秀青年演员欣瑶等现身启动仪式,寄语本次嘉年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以戏剧艺术为载体,以青年戏剧群体为着力点,以马郢为桥梁,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让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在希望的田野上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站在马郢500亩油菜花田之中,戏剧爱好者们感受着春天的律动和乡村振兴的魅力。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学生以非遗元素创作的《玉祭凌家滩》,以音乐肢体剧融合凌家滩文化,再现东方文化的神秘;深圳新物种实验剧场则带来先锋剧目《无人的房间》,以麻绳打造全角色,创新融合西方偶剧与现代舞,通过‘人+偶’同台呈现偶‘圈圈’对自由的追求。黄梅戏《天仙配·鹊桥》、徽剧《盗库银》等经典片段轮番上演,传统唱腔与现代舞美碰撞,展现安徽戏剧的传承与创新。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省政协徽黄室、中共长丰县委宣传部、马郢乡村旅游合作社承办。作为安徽省“戏剧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以马郢村为试点,同时在我省皖南、皖北地区推广,探索“戏剧 乡村”融合发展模式,培养戏剧人才,打造戏剧品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集聚乡村,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乡村戏剧发展模式,并逐步向外辐射,推动全省戏剧事业繁荣发展,为我省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根据方案,嘉年华以四季为主题,全年推出“秧·春启篇”“阳·夏炽篇”“仰·秋颂篇”“漾·冬蕴篇”四大戏剧周,涵盖剧目展演、人才培训、产业孵化等内容。为强化“在地性”,嘉年华鼓励青年创作者驻村创作,将田间故事搬上舞台。同时,通过孵化戏剧培训、文创开发等产业,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以马郢村为例,当地结合本地旅游资源,推出“戏剧研学游”“乡村戏剧集市”,游客可体验剧本创作、参与即兴表演,感受戏剧与乡土的深度融合,在戏剧嘉年华的舞台上变身“戏精”。
嘉年华期间,马郢村变身“戏剧小镇”,四大主题剧场同步开放。主会场“好戏安徽”剧场聚焦非遗与现代融合,上演《打猪草》《柳浪闻鸢》等剧目;“秧·Young“仰·Young剧场”则通过即兴表演、行为艺术与观众互动,田间栈桥、创客广场成为天然舞台,艺术与自然无缝衔接。专业演出团体和业余戏剧表演爱好者,成年人和孩子们各自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舞台。
“过去觉得戏剧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村里的日常就是最好的剧本。”一位青年导演如此感慨道。除演出外,活动设置“南塘对话”“戏剧讲座”等单元。中央戏剧学院优秀演员开设表演研习工作坊,为村民和戏剧爱好者提供专业指导。与此同时,青年创作者也能与村民围坐畅谈,挖掘本土故事素材。
安徽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 一级导演潘昱竹告诉记者,本次活动期间还将进行专业培训与交流,邀请专业戏剧导师为青年戏剧工作者及爱好者提供专业辅导,为青年戏剧人提供展示平台,推荐青年戏剧人才参加国内外戏剧交流活动;同时对青年戏剧创作进行扶持,设立青年戏剧创作基金,鼓励青年创作具有地方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戏剧作品,对优秀作品给予资金和资源支持,优先扶持以全面建设美好安徽和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徽州文化、黄梅戏文化等为题材的剧目,助力优秀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汪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