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领域迎来重大进展,又一款创新药投入到临床开展应用。
3月3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获悉,国际创新药物Kisunla(多奈单抗,donanemab)在该院神经内科成功实现全国首次临床应用。此次首批开展临床应用的患者共有12人,经医生严格筛选,均为早期AD患者。他们中最年轻的58岁,最年长的75岁,这些患者都是经过淀粉样蛋白PET确诊,并完成头颅MRI、APOE基因检查等安全性评估后获得用药资格的患者。
为确保治疗安全,所有患者首次给药都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病房进行,由专科医护团队全程监护。后续,每月一次的维持治疗将转至门诊日间诊疗中心完成。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逐渐衰退,是全球主要致死病因之一。全球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约有3200万人,并有确诊的淀粉样蛋白病理学改变。当前,中国有近983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且因痴呆导致的死亡总数的排名已从1990年的第十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五位。
淀粉样蛋白病理学改变是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标志物之一。淀粉样蛋白是身体自然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它可以凝聚在一起形成淀粉样斑块。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过度积聚可能导致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记忆和思考问题。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称,2024年6月26日,“仑卡奈单抗”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开出全国首方,用于早期AD患者,每个月输注两次,治疗周期为18个月,一年的治疗费用约18万元人民币。
“仑卡奈单抗”是20年来全球首个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完全批准的AD新药,属于抗β样淀粉蛋白(Aβ)药物,通过清除大脑中的有毒Aβ蛋白,逆转AD的病理进展,延缓临床进程。而“多奈单抗”也是2024年以来继“仑卡奈单抗”之后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的创新药。
华山医院此次快速实现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标志着中国AD治疗水平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多奈单抗对早期AD患者具有显著的疾病修饰作用:在整体人群中可延缓疾病进展达22%,而在低或中度Tau病理沉积患者(主要研究人群)中,疗效更为突出,疾病进展延缓幅度高达35%。
专家强调,临床应用过程中,目前开展临床应用的这两款创新药都必须严格筛选适宜患者,并密切监测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风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原标题: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再添新药,华山医院开出国内首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