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年度人物,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斌
上海长兴岛CCUS创新示范项目
在上海崇明,金色的阳光轻柔地洒向长兴岛的CCUS创新示范项目。陈斌专注地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倍感欣喜。项目捕集二氧化碳超过14万吨,运行时长突破16000小时!这不仅刷新了火电行业碳捕集与利用装置连续运行的最长纪录,更代表了中国火电碳捕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新突破,为全球“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在重庆潼南,陈斌带领企业着眼时下热点议题——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建成了年处理规模1000吨的废旧锂电池全自动精细化拆解及正极材料修复技术示范线,为新能源产业解难、赋能。
对每一个项目推进、每一次技术创新,陈斌皆深思熟虑,精心落子,布局深远。凭借敏锐独到的战略眼光,他为远达环保把准了“绿能、低碳、生态、科技”转型航向,引领企业稳健驶入快速发展新航道。
“科技创新为钥匙,开启绿色未来的大门。”陈斌说,这是他和远达环保人共同秉持的追求和愿景。
捕“碳”成“金”
开拓碳回收利用全链条
作为上市公司、环保央企,远达环保究竟是干什么的?或许,圈外人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问及于此,陈斌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土耳其胡努特鲁2×660MW脱硫项目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强震,由远达环保承建的胡努特鲁电厂的烟气脱硫系统,正好位于本次强震的中心地带。该系统经受住了强震的考验。在两台主机满负荷工况下,各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优于欧盟排放标准,与地震前的效率一致。这只是远达环保在传统环保业务——烟气脱硫工程领域的案例之一。
凭借在“气水固”工业综合治理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在火电碳捕集领域的技术先发优势,陈斌精准洞察行业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减碳降碳作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致力于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远达环保开始以全产业链视角,系统推进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布局,构建起“碳捕集——碳利用”完整产业链体系。
“碳捕集就好比给发电企业安装了一个超级‘空气净化器’。”陈斌说,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所谓碳捕集,就是从源头上装一个“净化器”,把大量的二氧化碳给“捕捉”下来。
远达环保自主研发的低能耗碳捕集成套技术可实现碳捕集吸收剂再生,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约30%,拥有捕集成本低、运行安全可靠等优势,具备负荷调节快速响应能力。2024年,经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郝吉明等行业权威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等行业。目前,该技术已入选工信部《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
与此同时,陈斌还带领团队加快研发行业前沿的膜法碳捕集技术,使远达环保成为行业内唯一同时掌握2种碳捕集核心技术路线的企业,为需求端提供了各有侧重、更加丰富的低能耗、无污染的碳捕集技术选择。
然而,陈斌并没有就此止步,有了“捕集”的技术,捕获到的“碳”要怎么处理?远达环保创新性地将新能源储能与碳捕集技术融合,实现绿电转化与碳利用的耦合发展。
用通俗的方式解释,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产业,但新能源产生的电能具有间歇性,且大规模的新能源基地通常都远离负荷中心。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利用发电峰值“溢出”的电能呢?将其转化为氢能,制作燃料电池是一条正在积极探索,也备受行业瞩目的路径。但现阶段,氢能源的储存和运输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想到了甲醇。”陈斌说,远达环保开展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研究,建成了百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验证中试装置,这也是电力行业首套符合化工安全标准的试验装置,2024年已成功产出甲醇产品。该技术可将捕集到的大量绿色二氧化碳和氢发生反应,制成“绿色甲醇”。由此,“废气”变成“燃料”,将“碳问题”转化为“碳机遇”,不仅开辟了碳资源化利用新路径,更为绿色甲醇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经过简单的技术改造,航空、航海以及汽车等领域都可以直接使用甲醇作为燃料。“绿色甲醇”作为一种低碳燃料,能够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望成为新能源利用的一条新路子。
点“废”成“材”
解锁废旧电池利用密码
在远达环保位于重庆潼南区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一块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经过精细化拆分等工序,正极材料正进入“重生”流程,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即可恢复活力。之后,在电池制造商的手里,它能够被重新制造,投入市场。
“这块电池‘退役’后,经过智能拆解、材料再生,99%的极片都能实现回收,且无二次污染,其中正极材料可‘满血复活’,重新回到生产线。”谈及企业在电池回收方面的技术,陈斌自信满满。
我国已进入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重庆也正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但随之而来的废旧电池处置,也成为全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此,陈斌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在走访多家电池企业后,他敏锐捕捉到行业痛点。预计到2030年,重庆退役动力电池将超3万吨—4万吨,若不及时处理,不仅污染环境,更会造成锂资源的巨大浪费。当前,废旧电池的主要处理技术是湿法工艺,存在流程长、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
“作为国资央企,我们要主动扛起退役电池资源化利用的产业责任。”于是,陈斌带领团队创新开发了高效、环保的“智能拆解 材料再生”技术体系,让废旧的锂正极材料通过修复可以实现“浴火重生”,直接回归电池生产线再利用。
如今,远达环保已建成中试示范线,形成年产1000吨的拆解能力和350吨的正极材料修复能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重庆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回收——再造”闭环提供核心支撑。
“好比下棋,走一步,要往后看多步。”在陈斌口中,未来他们还将服务于大型储能电池的回收处置,目前,只是被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抢了个先”。
陈斌坚信,路子走对了,技术便能有更广阔的空间,发挥更重大的作用。
“绿”动未来
引领绿色发展新航向
作为一名企业家,陈斌深谙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撑起企业大厦的坚实基石的朴素道理。他推行优秀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1 1 2”常态化培训机制、建立“两支队伍”人才库,为远达环保的未来发展注入永不干涸的动力源泉。近两年,培养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引进项目带头人2人,推荐聘任国家电投集团节能环保首席专家1名、专家2名。
在他的带领下,远达环保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相继荣获“2023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第二届国新杯ESG金牛奖碳中和20强”“2024十大重庆社会责任影响力年度企业”等荣誉。
面向未来,远达环保正稳步实施“工程服务 投资运营”双轮驱动,一方面做精做优烟气治理和水处理等“传统赛道”,一方面稳步拓展减碳降碳、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新兴赛道”,向着建设“国内一流生态环保领先企业、创新型能源生态融合发展领先企业、绿能低碳生态科技领航上市公司”的愿景迈出坚实的步伐。
陈斌说,牢牢把握“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两条主线,融入国家战略,助力绿色发展,是远达环保的重要使命。
在陈斌看来,碳中和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场思想变革。远达环保正用一系列的创新实践,重塑能源环保产业的未来。
上游新闻 牛科
编辑:母晓婧责编:黄显 审核:罗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