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近日,在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发育筛查室外的走廊上,2岁男孩小宇(化名)正专注地摆弄着一辆玩具车。一旁,他的母亲刘女士眼眶微红:“多亏了这次筛查,才知道孩子有社交预警征象。医生建议我尽快到上一级医院的儿童保健科进行诊断性评估。”
日前,余杭区整合了区属医院及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启动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工作,现已对近百名疑似患儿进行复筛。
“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改善孤独症的预后非常重要。”余杭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不少患儿确诊过晚,错过了早期干预的黄金时间。”
筛查过程中,首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初筛,通过预警征象表和家长问询等方式,医护人员逐一观察孩子的反应,识别发育异常儿童。随后,初筛异常者将转诊至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发育筛查门诊进行复筛并进一步评估。最终,疑似患儿将转至上级专科医院,确诊后接受个性化康复训练。
“筛查只是起点,我们正在探索建立‘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治疗’的全周期管理模式,让每个‘星星的孩子’都能平等融入社会。”余杭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全区将进一步优化0—6岁儿童的孤独症筛查流程,并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指导家长在儿童关键年龄段体检前,通过儿童发育数智居家自查应用完成居家发育自查,推动建设孤独症康复体系,形成关心关爱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