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一路向“新”丨岳阳经开区:校企双向奔赴让“科研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发布时间:2025-04-08 11:11:24

原标题:一路向“新”丨岳阳经开区:校企双向奔赴让“科研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编者按:科技创新是时代奔涌的浪潮,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中,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岳阳经开区以“加快发展、奋勇争先”作为第一要务,正奋力书写着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跃升的生动篇章。

即日起,红网岳阳站联合岳阳经开区推出《一路向“新”》系列报道,聚焦新质生产力的经开区实践,看政府如何以政策“活水”浇灌创新沃土,企业如何以技术“硬核”锻造竞争优势,人才如何以智慧“火花”点燃发展引擎,展示全区上下以改革创新为笔墨,以产业升级为音符,在新时代坐标中激扬奋进乐章,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合作协议签订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砂 岳阳报道

近日,在校企合作“双进双转”对接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走进湖南活动上,湖南凯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专家团队签订合作协议。此次合作聚焦管道检测维修特种机器人研发,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产业转化,是岳阳经开区深化校企合作“双进双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重大突破。

岳阳经开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科技创新十条”等系列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突破校企协同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瓶颈。统计显示,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幅超10%,高新技术企业矩阵扩容至138家,创新能级持续攀升。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产学研的密切合作。如何让企业和高校各展所长,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优势互补?

岳阳经开区构建起“高校 企业 园区”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建立战略联盟,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43个,吸纳百名院士、博士、博士后参与技术创新。

“我们常态化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既把企业技术需求导入高校实验室,也让科研团队扎根生产一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彭玉壶介绍,仅去年一年,就共计促成26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7.31亿元。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

经开区创新实施“订单式”育人计划,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定向委培班、实训基地,近两年定向培养各类人才2000余人,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为精准对接区域人才供需,今年以来,经开区科技创新局靶向施策组建专项工作组,通过集中走访调研重点企业,系统摸排企业人才需求数量、学历层次、专业方向及目标院校等关键维度,累计梳理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需求594个,计划于4月黄金招聘季组织企业在长沙、武汉、岳阳等人才集聚地的高校开展春季系列引才活动,实现校企资源的精准匹配。

此外,岳阳经开区还通过建立全要素服务矩阵培育市场主体,在技术改造、融资对接、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精准支持。今年一季度,全区为21家企业争取信用价值贷款额3600万元,培育入规后备企业24家,持续推动存量企业“老树发新芽”。

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推动岳阳经开区产业发展一路向“新”。

湖南乾龙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专家团队联合研发的高强度铝合金大卷重(超长尺度)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3C智能、汽车、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合作,双方不仅共建了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更在电磁冶金领域取得了两项国际领先成果。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累计申请专利89项,形成了融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千帆竞发日,中流击水时。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节点,岳阳经开区将持续立足湖南“4×4”优势产业链及岳阳“1 3 X”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布局现代石化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力争2025年实现财政科技支出增长翻番,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陈砂)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