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硬币”大小憩室作祟?巧施封闭术,还耳清净

发布时间:2025-04-09 20:07:28

你听到过吗?那耳旁仿若心跳律动、一下又一下“咚、咚”的声响,不分昼夜地敲打着,仿若在奏响生命的鼓点。

你感受过吗?这恼人的声音日夜纠缠,在外界嘈杂的白天,它还能被稍作掩盖,可一到夜晚万籁俱寂时,它便在耳道里被无限放大,肆意侵蚀着内心的安宁。

如何摆脱耳鸣噩梦?

“罪魁祸首”终现身

这两个多月来,河北省的李先生(化名)就饱受困扰,仿若心跳的“咚、咚”声响一下下撞击着他的神经,扰得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为了找出病因,李先生跑遍了当地医院,做了各种繁杂检查,却始终一无所获。偶然间,李先生看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鸣疾病科专家侯志强主任的科普内容,惊喜地发现其中描述的症状竟与自己的一模一样!于是,他慕名前往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鸣疾病科就诊。

在搏动性耳鸣患者群体中,女性占比较多,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更为常见,不过男性患者同样占有一定比例。针对血管搏动性耳鸣这一病症,侯志强主任有着一套严谨规范的诊疗流程。经过询问李先生的病史,为其做体格检查,同时结合辅助检查反馈的结果综合研判,精准诊断出李先生所患血管搏动性耳鸣是由乙状窦憩室引发的,进而为后续针的个性化治疗夯实基础。

得知病因,李先生心中百感交集,既有真相大白的释然,又对后续治疗忧心忡忡。手术是根治的唯一希望,可一想到手术,他就满心忐忑。侯志强主任耐心地向他讲解乙状窦憩室封闭手术的流程、风险与预后,那些专业术语,让李先生本就紧绷的心愈发紧张。但饱受耳鸣折磨的他深知,与其这样度日,不如拼一把,于是下定决心接受手术。

“硬币”大小憩室?

专注专业,让患者“重获新生”

当手术正式拉开帷幕,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那个直径如同“硬币”大小的乙状窦憩室慢慢清晰地映入眼帘。此时,填充材料的用量成了关键难题,多填一分,便可能压迫血管,致使血流不畅,进而引发严重后果;少填一分,又担心难以达到阻隔血流搏动、治疗耳鸣的预期效果,甚至可能前功尽弃,令手术陷入两难境地。这对医生的专业判断与精细操作提出了极高要求,侯志强主任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多年积累的丰富手术经验,并借助先进的血管和骨质的影像学检查,术前精确计算,术中仔细操作,精心完成了这台手术。

经过几天的悉心治疗,那困扰李先生许久,仿若心跳律动的声响消失了。李先生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他满是感激地拉着侯主任的手,说道:“侯主任,这次真是多亏了您,我这心里的大石头可算落地了,感觉像重获新生一样。”侯主任微笑着拍了拍李先生的肩膀,回应道:“看到你恢复得这么好,我们也很高兴,不过后续还有些注意事项得留意一下。”

牢记!

血管搏动性耳鸣术后注意事项

中耳积液:术后1—2周内,患者可能出现耳朵闷胀不适,之后会慢慢消失。

切口问题:术后一周内切口周围可能肿胀、疼痛,部分患者甚至会感觉头胀,均为正常反应,之后会逐渐缓解。

术后效果:大部分患者术后耳鸣会即刻完全消失,不过,也有部分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其中,一些患者术后耳鸣明显减轻,短则术后一两天,长则三天左右,耳鸣便逐渐消退;还有少数患者耳鸣持续的时间更久,要到术后一个月才完全消失。另外,有一小部分患者术后耳鸣虽未根除,但也能使耳鸣减轻大部分,变为轻微耳鸣,不影响日常生活

关键!

术后复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节点

术后两周时,由于多数患者耳朵积液、肿胀以及听力暂时下降等症状在这期间会逐渐好转,所以此时主要检查听力恢复状况、积液消退程度以及伤口愈合情况。

术后三个月属于长期随访阶段,重点在于观察耳鸣的长期治疗效果、耳后伤口的愈合状态以及憩室周围骨质及其他组织的生长情况。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