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科学家设计得到具广谱抗正痘病毒潜力的抑制剂

发布时间:2025-04-10 16:24:2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叶春、邵强团队联合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磊砢团队,报道了猴痘病毒I7L蛋白酶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了其独特的构象调控机制,并设计得到纳摩尔级共价抑制剂,为正痘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了结构基础和先导化合物。4月8日,相关研究发表于《先进科学》。

猴痘病毒是一种长期在非洲流行的正痘病毒,I7L蛋白酶在正痘病毒成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备受关注的抗病毒药物新靶点,但目前仍存在底物识别机制不明、三维结构缺失、酶活检测方法匮乏等调整。

研究团队解析了猴痘病毒I7L蛋白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发现其以稳定的二聚体形式存在,具备高度保守的催化三联体。在活性位点附近,研究团队首次解析并捕捉到一个柔性的帽状结构区域,可在“开启”与“闭合”两种构象间发生动态转换,有效调控底物进入活性中心。该帽状结构作为I7L蛋白酶中的“构象开关”,在底物结合过程中发挥核心调节作用。

猴痘病毒I7L蛋白酶晶体结构及帽状结构区域的动态构象调控机制。图片由研究团队提供

  ?

在结构解析基础上,研究团队系统揭示了I7L蛋白酶的底物识别规律和催化水解机制,明确了I7L蛋白酶S1–S5亚位点的关键作用,并揭示去酰化为催化反应的限速步骤。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设计了模拟天然底物的一系列共价抑制剂,成功鉴定出多个具有纳摩尔级抑制活性的I7L抑制剂。其中,化合物11展现出卓越的抑制活性,它在酶水平抑制猴痘病毒I7L蛋白酶的IC50为69纳摩尔,在细胞水平也可有效抑制痘苗病毒复制,且在400微摩尔浓度下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毒性。

值得一提的是,I7L蛋白酶在正痘病毒属中呈现跨物种高度保守,且在猴痘病毒不同进化分支间同样保持极高的序列一致性,且关键的药物结合位点无突变,提示研究团队所开发的抑制剂具备广谱抗正痘病毒的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0162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