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足智多谋”、“意志坚定”的反面人物——《金光大道》文学赏析之九

发布时间:2025-04-14 08:17:50

  长篇小说《金光大道》中的三个主要反面人物范克明、冯少怀、张金发,是作为对立面推进故事递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人物。其中,范克明的故事数量较之冯少怀、张金发为少,但其重要性并不逊于后两者,其“足智多谋”且“意志坚定”,构成鲜明的人物特征。

  范克明,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他长脸,鼓鼻梁,一只眼大点儿,一只眼小一点儿,浑身精瘦,穿着旧的棉裤棉袄,倒也显着挺精干”。这个家住芳草地村的“老贫农”,真实身份是唐山范家庄一个恶霸地主家的“四少爷”,日寇侵华时期当过汉奸,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地方残暴组织“还乡团”的团长,解放前夕拉着家里一个孤老长工范克明逃到芳草地村外,趁深夜把范克明砸死,换上他的破衣服,冒用他的名字,宣称杀了逃亡地主,从此在芳草地落了户,土改运动后被张金发推荐到区公所当了炊事员。

  就像他的长相一样,这个冒名顶替潜藏下来的反动恶霸地主,思虑行事的确很“精干”:他以“大丈夫能屈能伸”和“君子报仇十年不迟”为精神支柱,耐心地等待“反攻复辟”的时机;他利用在区公所干活的便利条件,探听人民政府的政治经济情报,有针对性地策划破坏活动;他看中“共产党员”、“村长”张金发这个工具,一心一意地引诱、扶持和利用他,从他的切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角度不露痕迹地为他出谋划策;他借着谷新民鼓吹的“发家竞赛”口号,鼓励张金发购买地主歪嘴子的砖块,推动张金发逐渐转化堕落;他巧妙地借自私落后中农之口散布污蔑高大泉的谣言,并挑拨该中农与高大泉互助组争夺买车贷款,以此打击高大泉和互助组;互助合作政策下达后,他又点拨张金发“先顺着风走”、“捡起旗子扛起来”,成立假的互助组、合作社,以此形成势力,争夺芳草地村的领导权;他谋划帮助张金发、冯少怀等人隐藏大量粮食,疯狂地对抗统购统销;必要的时候,他还亲自动手锯车轴,试图暗害高大泉。这个假范克明,可谓有胆有识的人物。

  假范克明爱憎分明,颇有远略。地主歪嘴子的小儿子因为他是“贫农”,把他家的烟筒盖上石板使炊烟倒灌,他发现后“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忽地一亮:‘是吗,小东西还有这一下子?’”他“很温和”地跟小东西说话,拿一个白面馒头给他吃,从此获得了他的好感。他认为,这小东西“如今他是个小孩子,转眼就是一条汉子。小孩子就像小树,怎修理他怎么长,谁能猜出来,这孩子成了大汉子是什么样呢?”他意识到这类小东西“是他们这号人的后代根苗,是他们未来的希望和依靠,必须从小时候起,就从肚子和头脑两方面把这孩子喂熟、驯服”。同样,他也敏锐地发现了被镇压的恶霸地主儿子、芳草地小学教师于宝宗对新中国暗怀不满,隐晦地激发他的仇恨意识。

  这个假范克明,遇事镇定,“脑瓜子好使”,面对高大泉、田雨等人的多次审视、质疑,总能面不改色地应对。比如第三部第五十九章,张金发得知大量救急粮即将运到被暴雨围困的天门镇,连夜载运一车粮食赶到镇上沈记粮店,向囤积粮食的奸商报信,共谋提前高价售粮牟取暴利,却被高大泉抓个正着,“像押俘虏似的带到了”区委办公室,他惊慌失措,垂头丧气。假范克明听说后,“瞅个空子跑过来”,“左右看看没人”,就开导张金发,鼓励他“一定得顶住”,要“大着胆子跟他们拼”,直到“见张金发的胆子壮一些,气也粗了一些”,才“急忙转身往外走”,但这时:

  “田雨已经堵在门口,两只眼晴紧紧地盯着范克明:‘你到这儿跟他说什么?’

  范克明作贼并不心虚,把手里的大铁壶往高提提,笑笑回答说:‘我来给他倒点热水喝。下雨天,凉啊......’

  ‘你把水倒在哪儿了?’

  ‘是呀,是呀。这屋里没有碗,我正要到那屋给他找一个……’

  田雨哼一声:‘我看你不是来倒水的,是来给他打气的!’

  范克明说:‘田区长真会说笑话......’

  田雨继续说:‘你是来给他打邪气的!’

  范克明仍不惊慌:‘您这是哪头话呀?’

  田雨大手一摆:‘哪头话,咱们双方都明白。走吧!你的事以后再说。’”

  假范克明就“不慌不忙地走出门去”。

  这一段对话,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假范克明做贼不心虚、临急不惊慌的本领。

  假范克明在遭到沉重打击后,也常能自我开解,走出灰心丧气情绪,坚定反动意志。例如上面的事件中,区长田雨发现了他的可疑举动,经区委研究后把他叫来,当面训斥他“这几年芳草地发生的许多事情,你都起了极坏的作用”,命令他离开区公所“先到芳草地小学去做饭,那里的人了解你,便于帮助你”。为此,他一度内心惊惶,感到自己被“高大泉一伙紧紧地盯着”了,自己盼望着的反攻复辟的“那个时机已经完全失去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虑,看到地主歪嘴子的小儿子偷看坏书时的“机灵劲儿”,他又想:

  “我们这些人的一辈子也许熬不到退回昔日的那个昌盛时代了,那么,下一代呢?他想,如果把张家的,冯家的,还有孟家的后一代,都栽培成有志于反共的人材,这个阵势可不小呐!”

  “他想,如果抓住张家的福来、冯家的百岁、孟家的起山这样的后代,从小就把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种子埋在他们的心头,一定能长出有希望的苗子,原根原种,既省工,又保险,共产党要想改造他们,即使花一番苦力气,也难办到!”

  “范克明想到这些,觉得前途大有希望。他立刻决定,对张金发和冯少怀这一辈的人,还要继续拉着他们不放手,给他们打气、加油,让他们把腰杆子硬一点儿,支撑下去。对福来、百岁和起山这新一辈人,要加紧在他们心里埋种子,催它发芽、扎根。他想,这是一剂最有效的起死回生之药,只要这一步迈好,就能神不知鬼不觉, 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目标。蒋介石反攻过来,早成功;蒋介石一时打不回来,晚一点儿,终究也能成功。”

  如此这般,假范克明又有了信心,“心情轻松”起来。遇到小学教师于宝宗时,他还开导“这个被土地改革夺去了家产、父亲和前途”的情绪消沉的恶霸地主的儿子:“人生在世,全凭志气和勇气支撑着,要不然,跟小毛驴子有啥两样?往后,别当混世的人,……”如果不论立场,他这话还真有一定的道理呢。

  甚至,当发觉自己的真实身份即将暴露、准备潜逃之前,这个假范克明还强自镇定,启发、鼓动于宝宗:“从今以后,你应当振作起来,要干一番不至于白活一世的事业。今时这个天下,不是你我这样人的,如此下去,我们的苦难会越发加重。你要下功夫栽培起山和百岁,时代能不能回到我们的天堂,全靠你和他们了.....”

  最后,逃窜的假范克明被芳草地的民兵和村民围困在一片坟地里,他持枪顽抗,子弹将尽,“发现四面受围,又缩小了包围圈,再也没力气抵抗了,两只手痉挛地捧起手枪,瞪着血红的眼睛盯看一阵儿,绝望地咧了咧嘴角,掉下几滴混浊的泪水”。这场面,多少有点儿“悲壮”了。当“朱铁汉……再往前冲三五步,就能亲手抓住敌人”之际,“那边最后一声枪响”,假范克明“就像一只曲蜷的刺猬,瘫进那个潮湿的坟洞里”了。这个假范克明,其反动意志真是到了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地步。

  除了“足智多谋”、“意志坚定”的假范克明,《金光大道》中的另两个反面人物冯少怀和张金发,也表现出与其各自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相合的“足智多谋”、“意志坚定”素质。这三个人互相勾结,给高大泉和互助合作社会主义事业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看似巧妙而无法逾越的障碍和陷阱,直到他们被彻底揭露。这样的反面人物形象,达到了文学经典的巅峰,并映射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许多人和事……

  小说以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表现了范克明、冯少怀、张金发的一次次努力和失败,显示出他们的“足智多谋”、“意志坚定”,实质上不过是阴险狡诈、顽固不化、贼心不死,在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大泉等人面前,只能像阴沟里的残雪遇到正午的太阳一样,最终消灭。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