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看看美国的舆论霸权怎么自由落体吧

发布时间:2025-04-14 14:17:03

  我始终相信,美国的舆论霸权最晚形成,但必将最早衰落。舆论霸权的根基在于信誉——有人信,霸权还可以存续;没人信,霸权自然就土崩瓦解。美国的国际信誉本就岌岌可危,最近还在悬崖边疯狂蹦迪,让人更坚定了这一判断。

  一、信誉被流量反噬

  网络是个好东西,流量更是有种致命吸引力。现任美国总统大搞“社交媒体治国”,就职以来日均发帖7条,高峰时一天之内光转帖就100多条,真是“行走的头条制造机”。

  利用特权、操纵算法把社交平台玩成“数字白宫”,从毁约退群到驱逐移民,从废除教育部到绕过官方渠道宣布人事任命,加之常常朝令夕改,甚至连自己发过的东西都“不记得”,让政府官员无所适从。美国知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认为,美国新政府内阁总是要硬着头皮执行自相矛盾的指令,只因总统在社交媒体上随手就可以抛出未经深思熟虑的政策。

  最近更是上演“反转反转再反转”,先是对全世界征收百年来最高关税,不一天又宣布暂缓90天,炫耀其他国家领导人都来“亲吻我的屁股”,然后又忙不迭免除部分电子产品关税,活生生把贸易政策玩成了过家家。连他的助手们都错愕震惊,共和党内部人士评论为毫无章法,简直一团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指出,这让全世界再次确信“美国是一个不可靠的商业伙伴”。

  还把社交平台当成斗兽场,一会化身“键盘侠”,火力全开攻击“瞌睡乔”等民主党政要、左派法官、自由派媒体;一会向别国隔空“约架”,什么“加拿大将成为美国第51个州”“美国应该拥有格陵兰岛”“收回巴拿马运河”,重复恫吓威胁,强化观点输出,固化“群体认同”。

  新闻周刊》等媒体认为,这类“社交媒体闪电战”是一种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效率的信息“淹没战术”。这套打法,就是通过疾风骤雨的节奏释放巨量讯息甚至噪音,让受众目不暇接,不知不觉被洗脑。对于政敌和对手,也可以利用这种密集轰炸始终保持进攻势头,分散压制对方火力,使其难以反扑。

  如此“社交媒体治国”看似攻势凌厉,有所斩获,但其发心不正、德行不端、诳语不断,必然遭到反噬。

  毕竟,流量为王搞得不好就会沦为流量奴隶。要想保持“淹没”态势、持续引流吸睛,就必须不断制造爆炸性消息,作出更加离经叛道的决策,以此创造新的愤怒或恐惧周期。而这只会让本就混乱失序的美国政治社会进一步撕裂极化,其他国家也会愈发感受到“博眼球”的破坏性,引发更强烈的“世界反对美国”。

  “信息淹没”搞多了也会导致审美疲劳。因为美国政府的信息灌输就像“皇帝的新装”,只有口号,不见实效,解决不了民生疾苦,甚至做着伤害人民的事,久而久之自然让人厌倦反感。《金融时报》记者卢斯认为,如此高频的“信息泄洪”将逐渐令人从“习惯性震惊”(boringly shocking)转为“极度地无感”(shockingly boring)。

  二、草台班子露了怯

  美国新政府的人事任命也相当奇葩。选人用人标准总结起来就是,只看忠诚,不看专业,经验履历可以没有,“花式夸夸”必须在线。就这么物以类聚的一班人,躲进白宫成一统,在信息茧房里其乐融融。

  副总统把激进政治叙事发扬光大,堪称“最强分身”,前脚给欧洲上“民主公开课”,后脚又对乌克兰搞“感恩教育”。国防部长、交通部长自己就是媒体人出身,擅长制造噱头,把政治讨论变成造势秀场。白宫发言人更是“头号迷妹”,不是成天歌颂“上帝之子”,就是怼天怼地怼群媒,谎言谬论张口就来。

  ,时长00:23

  除了这些死忠粉,还有一伙“超级鹰派”扎堆。这些人大多是些墙头草,表面上言必称“Yes, President”,捏着鼻子当舔狗;内心却各怀鬼胎,不少人千方百计推销自身主张,在各类政策文件中塞入私货,为自己将来篡权问鼎谋取资本。

  高官们也纷纷搞起“群聊治国”。最近震惊世界的“信号门”群聊泄密事件,不但带火了“拳头、美国国旗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