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北大其鲁团队硫化物电解质研发获突破进展

发布时间:2025-04-14 16:23:53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固态电解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报告中提到,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给上游材料带来的最大的市场机会在于核心的固态电解质,其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解质出货量约0.17万吨,主要来自中国市场。

随着全固态电池的逐步产业化,硫化物电解质的出货量占比会逐步提升,预计到2030年,硫化物电解质的总体出货量占比将达到29.5%,其中在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中,硫化物电解质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5%。

近日,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北京大学其鲁教授率领研发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团队先后成功研发了锰基多元复合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硫化物电解质新型储能先进锂电池(含储能固态电池),这项历时14年、经过数百次实验验证的科研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储能固态锂电池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4年磨一剑:从材料源头突破技术壁垒 

自2012年以来,其鲁教授率领北京大学技术研发团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在电动公交车上使用的锂电池基础上,历经十多年的艰辛研发创新,团队重点突破锰基多元复合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与硫化物电解质两大核心技术,通过自主创新构建完整知识产权体系,成功研发出新型先进锂电池及储能固态锂电池系统。

该技术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彻底解决了传统液态锂电池易燃、易爆、低温性能差等世界性难题,在-50℃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目前已在内蒙古等地的工业设备、电动车及家用电器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雄安其鲁实验室揭牌仪式

2024年,其鲁教授团创立思伊纳新材料科技(雄安)有限公司(简称:思伊纳新材料),并与中电建安徽分公司共建“雄安其鲁实验室”。团队同步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在甘肃等地获取锰矿资源;在海南、内蒙古建设正极材料及硫化物电解质生产基地;在北京、湖北、山东等地建立储能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形成从矿产开采、材料研发到电池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市场前景广阔:锁定千亿级蓝海

2025年新型储能固态锂电池在雄安其鲁实验室中试后,即可实现量产,产品领先于竞品3至5年的时间,凭借其技术优势可迅速抢占市场。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及应用场景,能够打造定制化的储能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硫化物电解质量产在即!其鲁团队固态电池研发获突破进展

此外,该产品还具有的市场竞争优势包括:全球唯一实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稀缺性技术壁垒(专利覆盖材料-工艺-设备);自主定价权(成本较日韩竞品低30%);垄断性市场窗口期(3-5年);自有销售市场及销售渠道等。目前,思伊纳新材料已与国家能源集团、蒙电集团等20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并瞄准非洲“一带一路”沿线10亿无电网人口市场。据预测,该技术有望在未来3年内占据国内高端储能市场50%份额,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超千亿产值。

其鲁教授团队的该项创新成果不仅体现我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电池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