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14日讯二十五年前,马巨臣老师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34级学子的身份走出校园,怀揣着对艺术的炽热追求踏入山东艺术学院;二十五年后,他带着丰硕的艺术积淀重返母校,在三尺讲台上续写育人华章。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未曾改变他的初心——用艺术点亮更多年轻学子的梦想。49级张玉、59级莫小龙相继叩开中央美术学院的大门,62级尚妍汐更以专业排名24的佳绩圆梦清华美院。这些闪光的名字,不仅是他教育成果的见证,更是他艺术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
深耕课堂 精进专业
在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的美术教室里,马巨臣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育人"体系。作为备课组长,他构建起"基础 创新"的金字塔式课程;作为班主任,他推行"专业 文化"的双优培养模式。那些入选省级展览的油画作品,则是他"教学相长"的最佳注脚。他说:"教师要像调色盘一样,既要有扎实的功底,更要有无限的创造力。”
春风化雨 润泽心田
在学生眼中,马巨臣是严师,更是益友。他记得每个学生的绘画特点,会在素描本上留下温暖的批注,日常也经常与学生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马巨臣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画画,更教会我们如何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考入清华的尚妍汐这样回忆到。 正是这份亦师亦友的陪伴,让马巨臣的课堂既有专业的严谨,又充满人文的温度。
琴音绕梁 丹青流韵
绘画与古琴,一静一动,一画一音。
薪火相传 教育守望
从教以来,马巨臣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们树立起热爱艺术、追求卓越的榜样。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带着他的教诲与期望迈向更广阔的天地,那些挂在教室里的学生作品,那些发往各大美院的录取通知书,都是他最珍视的"代表作"。在艺术教育这条路上,他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爱,笔下有光,就一定能点亮更多学子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通讯员 吕鹏祥 刘超)
鲁网济东新闻热线:0531-76122110
责任编辑:孟昊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