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促进行业产业链相关方正确客观认识“商业无菌”

发布时间:2025-04-15 12:07:55

本报讯 (记者 闫 利)近日,记者从中国罐头工业协会获悉,为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能力,促进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推动食品商业无菌及罐头食品相关标准化宣贯工作顺利进行,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罐头分技术委员会联合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将于4月27日—29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食品商业无菌相关标准宣贯培训工作会议。

3月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GB 7098—2025)规定:罐头食品(罐藏食品)是指以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肉、水产品、谷物、豆类、坚果及籽类、蛋类等为原料,经加工处理,装罐或灌装入金属罐、玻璃瓶、半刚性容器或软包装容器,采用密封、杀菌方式或杀菌、密封方式,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食品。

我国多年来稳居全球罐头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产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然而,关于罐头的种种误解仍然存在。面对罐头的超长的食品保质期,消费者总会觉得是添加了各种防腐剂,但在“商业无菌”加码下,根本不需要防腐剂来“画蛇添足”。罐头食品实现超长保质期的效果与相关杀菌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秘书长晁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罐头食品需经处理、装罐、密封、加热杀菌等工序达成商业无菌状态。这意味着罐头食品经适度热杀菌后,既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存在在通常温度下能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商业无菌让罐头食品在无需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凭借良好密封性隔绝外界微生物,减少食品或容器内部氧化,实现常温下长时间保存且不变质,极大地拓展了罐头产品的货架期与销售范围,有力推动了罐头产业发展。比如市场上常见的各类水果罐头、肉类罐头,因商业无菌得以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流通。

商业无菌是食品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延长食品保质期具有重要意义。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需进行商业无菌检测的产品类别广泛,涵盖了罐头食品、饮料、乳制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准确理解和严格执行商业无菌标准成为食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

此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小松在罐头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理论创新正不断支撑技术实现突破。辐照技术杀菌效果彻底,能够实现对成品和包装食品的加工处理;超高压技术能有效杀灭微生物,最大限度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在各种技术的支持下,罐头产品早已实现商业无菌。

本次培训工作会主要牵头人及讲师、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罐头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仇凯表示,本次会议将围绕什么是商业无菌、如何实现商业无菌、商业无菌失效后如何分析和控制等方面开展理论和实践培训。会议还邀请了行业权威专家对食品商业无菌、食品金属容器、热力杀菌实操培训等相关内容进行指导,并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 无菌检验》《食品热力杀菌设备热分布测试规程》等商业无菌及金属包装相关标准进行解读,使行业产业链利益相关方对商业无菌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助力我国罐头产业迈向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