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体大棚内的神奇一幕:秧苗离地1米高 架子追着太阳跑
钢架上空中育秧。
甬派客户端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陈莹
绿油油的水稻秧苗铺满半个大棚,自动喷淋系统正“滋滋”给秧苗浇水,水珠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这些秧苗都长在可升降的架子上,离地有1米左右高……这是记者今天在镇海贵驷街道至源农场现代化立体大棚里看到的神奇一幕。
“这边架子上,前两个月还挂着草莓呢。”农场负责人于波笑着说,这叫“时空错位种植”——
3月到7月育秧,8月闷棚杀菌,9月到次年3月种草莓,一年到头不闲着。
钢架上种植的草莓。
记者在立体大棚内看到,3亩育秧区的钢架上正在育秧,而隔壁7亩地的钢架上,红艳艳的草莓还没摘完。一棚两用的模式,让土地利用率达到100%。
“如今,手机就是新农具。”于波掏出手机轻点屏幕,大棚内的喷头立刻喷出细密的水雾,“秧苗每天喝3次水,每株苗喝的水都一样多,而且架子还能追着太阳跑。”
只见于波用手机“遥控”离地1米的育苗架缓缓升高,让秧苗接受更多光照。这种“立体种植”模式让原本3亩的平面面积,变出了5亩的种植空间,效益直接提升30%。
“以前猫着老腰育苗,现在站着就能干活。”于波仔细检查嫩绿的秧苗,看到已长出三叶一心,不禁喜上眉梢,“马上能插秧了,这批苗长得很壮实。”
于波算了一笔账:草莓亩产1500公斤,水稻秧苗能满足500亩大田种植,立体大棚的年收益是普通大棚的2倍多。“科技种地,能让农民多打粮、多挣钱。”他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