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持续扩大国内需求

发布时间:2023-05-12 11:23:35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发文称,要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优化宏观政策组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价格、环保、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做到科学精准、协同发力。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电子产品、住房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绿色消费、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新热点,创新消费场景。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栅洁

新时代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重重风险挑战,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擘画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自觉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一、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不断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当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水平、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程度等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质量这一重大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深理解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并紧紧依靠高质量发展为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等各方面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高质量发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发展环境,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有力指导了我国新的发展实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必须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

(三)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践表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用足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迈向新征程,要求我们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五)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基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国内发展条件也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安全隐患进一步上升,需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完善战略布局,做到化危为机。在此背景下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同时,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二、牢固树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要充满信心地看到,新时代10年来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未来发展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和支撑基础,高质量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一)看新时代10年大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3—2022年,中国经济就像一艘巨轮,劈波斩浪、勇毅前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6万元。抗疫三年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我国经济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增长,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经济结构实现新优化。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40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从9.4%、28%提高到15.5%、31.8%,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需求结构更趋协调,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得以巩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3.1%提升至65.2%,城乡居民收入比稳步降至2.45,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经济动能取得新优势。研发经费投入从1万多亿元增加到3万多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55%,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经济活力得到新释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规模超过40万亿元,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二)看当前形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供给稳健提升。春耕春播进展顺利,早稻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个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服务业强势复苏,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等接触性服务业和聚集性服务业恢复较快,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5%、4.8%和13.6%。需求稳步复苏。一季度,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增速为近七个季度新高,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推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7%,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逐月向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8%,实现平稳开局。信心稳定增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8.2%和57.0%。三大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这表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发展走势向上向好。近期,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纷纷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中国经济加速回升将为身处困境的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大动力。

(三)看今后趋势: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系列显著优势

尽管在百年变局下,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高质量发展仍然具备一系列显著优势。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两个确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明确方向指引。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拥有广大地域、广阔海域、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市场,并且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商环境完善取得积极进展,规模经济优势更加巩固。完备供给体系优势。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和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产业生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拥有1.7亿多户经营主体和2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充足政策空间优势。当前我国的通胀率较低,政府负债水平合理,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有能力有条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大体制机制优势。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机活力,展现出推动发展、抵御风险的巨大优势。

三、扎实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和目标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乘势而上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持续扩大国内需求

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优化宏观政策组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价格、环保、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做到科学精准、协同发力。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电子产品、住房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绿色消费、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新热点,创新消费场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钢铁、石化、建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10个重点领域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和达产。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与共建国家务实合作,保障中欧班列安全稳定畅通运行。

(四)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循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挑战,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积极开展重要农产品国际合作。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加快构建防范化解风险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我们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作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郑栅洁,原文发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3年第四期)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