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孙小果案件简述(从死刑到死缓再到死刑:孙小果案背后的黑幕揭秘)

发布时间:2023-06-16 12:00:22

孙小果,一个曾经被判死刑的罪犯,却在20年后又以“李林宸”的名字出现在社会上,继续作恶。他背后隐藏着多少公职人员的徇私枉法和腐败问题?他又是如何被扫黑风暴中的正义之剑终结的?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件,也是一个揭露司法腐败和保护伞的案件。

一、恶行累累

孙小果的犯罪生涯始于1994年。当时,他还是一名武警学校的学生,却和其他四名无业青年,在昆明市环城南路,光天化日之下将两名女青年强行拉上车,开到郊区实施轮奸。由于他不是主犯且未满18岁,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然而,他从未进过监狱服刑,而是在1995年6月被取保候审,并在1997年3月获得了保外就医的手续。这些都是他的母亲孙鹤予和继父李桥忠利用自己的公安身份和关系所为。

在保外就医期间,孙小果并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1997年4月至11月期间,他先后强奸了四名未成年女性,其中一人是未满14岁的幼女。他还非法拘禁并虐待侮辱两名女性,手段极其残忍,伤情惨不忍睹。其中最为恶劣的一起案件发生在1997年11月7日至8日。孙小果为了让一名17岁少女说出其表妹和男友的下落,纠集其他六名同伙将她和她的女性朋友挟持到夜总会和饭店,在公共场所对她们实施残忍的身体伤害和人格侮辱,致一人重伤,并给两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

二、判处死刑

孙小果的恶行引发了公众强烈愤慨。1998年2月18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孙小果犯强奸罪、强制侮辱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多项罪名,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孙小果不服上诉,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公众都以为这个案件就此终结了。

然而,在死刑核准程序中,孙小果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救命稻草”。1999年4月当年,孙小果的死刑判决被送到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核准。然而,由于孙小果的母亲孙鹤予和继父李桥忠利用自己在公安系统的关系和影响力,以及向相关人员行贿送礼等手段,干扰了死刑核准程序。他们伪造了孙小果的病历,声称孙小果患有精神分裂症,不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还请来了一些所谓的专家为孙小果做了精神鉴定。他们还找到了一些当地的政法干部和人大代表,为孙小果求情。这些人在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过程中,给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领导打电话、写信、上访,施加压力,要求对孙小果从轻发落。在这种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没有按照原判执行死刑,而是将死刑改为死缓,并将案件发回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

“复活记”

在等待再审期间,孙小果并没有被收监服刑,而是继续保外就医。他的母亲和继父又利用各种关系,给孙小果办理了新的身份证和户口,改名为李林宸,并将其转移到四川省成都市。他们还给孙小果安排了一份工作,在成都市一家国有企业做保安。在这里,孙小果结识了一位女友,并于2003年结婚生子。他还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文凭,并参加了成都市公务员考试。200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成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的一名警察。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

变身“李林宸”

作为一名警察,孙小果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罪恶过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黑恶本性。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和权力影响,在成都市组织、领导、参加了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他以“李林宸”为名,在成都市涉足赌博、色情、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非法获取巨额经济利益。他还纠集手下对不服从或与其有矛盾的人进行殴打、威胁、恐吓等暴力手段,造成多起伤害案件。他还利用自己的警察身份和关系网,收买、拉拢、控制一些公职人员和社会人士为其提供保护伞和帮助。他在成都市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黑恶势力。

案件督办

孙小果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许多人质疑孙小果是如何逃脱死刑的,他背后有没有什么“保护伞”,他的涉黑涉恶犯罪是否得到了彻底查处。为了回应公众的期待,维护法治的权威和公信力,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将孙小果案列为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2019年5月24日,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组长韩勇向云南省反馈督导情况。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就做好督导整改工作作表态讲话,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副组长张力出席会议,省长阮成发主持会议。督导组专门听取了孙小果案件情况汇报,要求云南省委组织精干力量,依法严惩、深挖彻查到位,把该案办成铁案,中央督导组将适时组织“回头看”。

2019年6月4日,全国扫黑办派大要案督办组赴云南督办孙小果案,进驻昆明。大要案督办组对孙小果案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意见建议。大要案督办组还与云南省委、省政府、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推动该案依法依规快速审理。

2019年10月1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孙小果强奸、强制侮辱妇女、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一案依法再审开庭审理。同时,云南省检察机关已对孙小果出狱后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起公诉,云南省监察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对孙小果案19名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及重要关系人移送审查起诉。

2019年11月6日至7日,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孙小果一案公开开庭审理。一审获刑二十五年。

2019年12月17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孙小果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一案二审公开宣判,对上诉人孙小果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19年12月23日,云南高院依法公开宣判孙小果再审案,决定执行死刑。

案件执行

2020年2月20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孙小果执行死刑。孙小果在被押赴刑场前,向其母亲、继父、妻子、儿子、女儿等亲属告别。孙小果在告别时表现平静,没有流泪,也没有说什么遗言。孙小果的母亲和继父则哭得很厉害,不断地说“对不起”、“我们害了你”等话。孙小果的妻子和儿子也很悲痛,但没有说话。孙小果的女儿则一直在安慰他的母亲和继父,说“爸爸已经走了,你们要坚强”。

孙小果被押赴刑场后,由法医对其进行了身体检查,确认无异常后,由执行死刑的警察对其进行了射击训练。孙小果被带到刑场中央,被绑在一根木桩上,面朝北方。执行死刑的警察站在距离孙小果约十米的地方,对准孙小果的后脑勺。执行死刑的警察接到命令后,同时开枪射击。孙小果被击中后,立即倒地不动。法医上前检查,确认孙小果已经死亡。

孙小果被执行死刑后,其尸体被送到火化场火化。火化前,法医对其进行了解剖,并提取了其器官和组织样本,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孙小果的骨灰被装入一个骨灰盒,交给了他的家属。孙小果的家属将他的骨灰盒带回了家中,放在一个简单的灵堂里。孙小果的家属没有为他办理任何丧事活动,也没有将他的骨灰盒安葬在任何地方。

总结

孙小果案件是一起典型的涉黑涉恶犯罪案件,也是一起典型的司法腐败案件。孙小果之所以能够逃脱死刑,多次减刑,甚至非法保外就医,继续作恶,都是因为他背后有着强大的“保护伞”,包括他的母亲、继父、以及一些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的人员。这些人利用职权和关系,为孙小果提供了各种便利和帮助,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公正,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和公序良俗。

幸运的是,在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推动下,在全国扫黑办的挂牌督办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等部门的配合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孙小果案件得到了重新审理和查处,孙小果及其涉黑涉恶团伙被依法打击和惩处,孙小果及其“保护伞”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和纪律责任。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也充分体现了法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孙小果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看到了黑恶势力和司法腐败的危害和严重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以此为鉴,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坚决肃清孙小果案件的恶劣影响,坚决铲除一切黑恶势力的滋生土壤,坚决惩治一切司法腐败行为,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责编: 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