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惊蛰的民间故事简短 惊蛰到来后有什么变化

发布时间:2023-06-16 20:24:58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自然生物受到季节转化的影响,出现万物生长的景象。在民间有很多关于惊蛰节气的故事和说法。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惊蛰的民间故事简短。

惊蛰的民间故事简短

我国古时候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方都已进入了春耕的时间之中了。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真实的一种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绝美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在中国民间谚语有说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得好:“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

惊蛰到来后有什么变化

1、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2、病虫多发

“春雷响,万物长”,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3、雷响不断

惊蛰前后,大地回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的情况。

惊蛰节气的忌讳是什么

禁忌一:熬夜

惊蛰到来,天气回暖,一些朋友喜欢熬夜,冬季的时候,由于天气寒冷,可能睡觉早,田间暖和以后,熬夜的人增多,其实这是不好的。俗话说熬夜伤身,甚至熬夜伤神,从冬季转到春季,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仅精神不好,还有可能伤肝。因此,不建议熬夜。

禁忌二:早脱衣

冬季期间,穿着厚厚的衣服行动不方便,好不同意等到惊蛰,天气回暖较多,终于可以脱掉厚衣服,穿上薄衣服,岂不知这种行为也是不好的。虽然惊蛰到来,白天温度相对高一些,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温度还是较低,昼夜温差大,如果冒然脱衣,从棉衣直接换成单薄的衣服,很有可能导致生病。因此,建议大家循序渐进,慢慢更换春夏季的衣服。

禁忌三:不通风

惊蛰后,天气回暖,春风徐徐,屋里要勤通风,不仅空气很清新,也加剧了屋内的空气流通,降低了生病的几率。如果还是和冬季一样,几天不通风,屋内空气很糟糕,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午时趁着天气暖和,多开窗通风,也能为生活或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

以上是惊蛰的民间故事简短的相关内容。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小编还收集了很多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朋友可以多多的关注本站。

(责编: 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