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岗位不同,却永葆相同的军人本色,为了心中共同的钢铁梦想一起拼搏、一起奋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默默奉献。请跟随笔者的镜头,走进扎根龙钢公司生产、检修一线的退役军人,了解他们拼搏奋进、攻坚克难的感人故事。
70后张朝庆: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70后退役军人张朝庆,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队,是一名老雷达兵,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1995年退役进入龙钢公司后,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车工专业技师助理。
他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有一次,临近下班,突然接到轧钢大修急件——移钢小车升降机构装配连杆16件,若不能按期完成,将会导致轧钢厂冷床无法输出,成品不能打捆,严重影响生产工作。面对构造复杂、检修时间紧、加工难度大等因素,他主动联系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开展技术攻关,确保在不影响使用标准的情况下,对其结构进行细致改造,使其加工工艺简单实用,每件节约加工时间3小时。方案确定后,他带着工友彻夜加工,最终提前完成加工任务,保证了产线检修工作按期完成。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论在哪个岗位,我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把平凡的岗位当成磨砺意志、拼搏奉献的舞台,跑出了军人速度,勾勒了无悔人生,张朝庆用行动践行了入职时的铮铮誓言。
80后雷亮:只为心中的那份责任!
“请领导放心,我一定把活干好、干精细、干漂亮!”质朴的话语、响亮的承诺,从事焊工作业十余年来,80后退役军人雷亮总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用军人本色影响着身边的工友。
在大大小小的检修作业中,他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焊工技艺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用担当和敬业在焊工岗位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答卷。无论酷暑寒冬,他总是勇挑重担,先后参加了电除尘封顶作业、高空管道维修、煤气柜补焊等不同类型的作业项目,在数十米高空沉着冷静采用分段切割技术,边割边焊,屡次安全高效完成检修任务;不管急难险重,他总是冲锋在前,在烧结环冷台车工艺改造作业中,由于焊接量大,时间有限,他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大胆采用CO2保护焊进行焊接,相比手工电弧焊提速2倍,减轻了人工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践行着龙钢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事文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效率上再创新高,被工友亲切地称为“检修达人”。
90后郝桥:再重的担子也要挑起来!
90后的郝桥曾是一名优秀的炮兵,退役后在龙钢公司从事铸造专业工作。他勤于学习、善于钻研,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优秀的铸造熔炼专业技术人员。
第一次接触铸造工作,郝桥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为了尽快掌握铸造技能,在设备及生产工艺升级改造中不断琢磨、学习、实践,成为他每天的工作日常。他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常规铸造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参数和安全注意事项,并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跟随外聘中频炉操作技术人员学习取经,逐渐熟练掌握了中频感应炉高压配电柜操作、熔炼加料原则、合金配比计算及添加时间、炉温控制等操作技能,学会了中频炉故障排查和应急处理,从一名新工成长为熔炼主操,从未发生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
“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在这样的座右铭激励下,郝桥越过了一座座知识的“高山”,跨过了一道道技能的“天堑”,累计生产炉篦条290余炉次,用厚实的肩膀扛起了铸造生产的重担。
一批批曾经的“兵哥哥”变身“铁汉子”,他们退役不褪色,换装不换志,将军人的优良作风刻印在普通岗位上,把辛勤的汗水挥洒在生产现场的角角落落,在十里钢城砥砺前行、接力奔跑。(陕钢集团龙钢公司 贾育红 冯甲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