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我也很纠结,我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从业者。
我是18年入行新能源汽车的。之前一直从事汽车行业,本来也是看好新能源汽车故而转投新的行业。
总的来说,18年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年,我们做的也比较轻松,收益也不错。19年3月新政策出来后,销量明显下降,厂方和经销商都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但是19年总体并不理想,倒不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没需求,而是政策的改变,价格没之前有优势,同时单位车辆比较难落实。所以销量并未出现预期的快速增长。
今年的疫情,对所有的实体经济都有影响,所以我不认为是行业问题。就5年规划而言,是个不错的远景。如果你是个从业人员,我觉得你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是转行还是继续。如果你是投资人,未来还可期,毕竟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大力推广的项目,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很荣幸和您同行,虽然不是整车行业,但汽车零部件行业和你们息息相关。简单谈一谈个人的理解,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还望指正。第一点想说的是智能化自动驾驶方面,虽然我们现在量产的新能源车型中有好几个车型宣称是已经达到了L3自动驾驶水平,但也只是停留在宣传的几个场景,离定义的L3还有不小的一段差距。但是新开发的车型对于整车系统是做了很大的提升的,体现在零部件中:以前的三个零件现在集中在一起,做成一个系统的模块;而且可以记录或者提醒哪里出了问题。对于新能源整车厂,如何更系统更规范的定义某个零部件要不要更多的创造力?答案是肯定的。这也引申出了第二点驾驶习惯,或者说新能源车子的操作手册。对比一下,传统车子的启动操作(手动挡为例),解锁--开车门--坐主驾--系安全带--插钥匙--踩离合--点火--挂档--松手刹--松离合加油门--跑起来;反观新能源车子系安全带之前都相同--一键启动(特斯拉没有)--踩刹车--换D档--松刹车踩油(电)--跑起来。起步是不是快好多!当然要关好车门。是不是体现了一个真理:懒人是发明和进步的阶梯!未来五年,肯定很多人会面临改变驾驶习惯的问题。当然交通工具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性,没有这一点职能驾驶定义多少级都没用。而不论整车厂还是零部件公司对于功能安全专家的职位都是空缺的。抱歉又想到了电影中骗人的扯出两根线冒出火花车子就开走的画面...新能源汽车中运用的技术在不断的迭代中肯定会有愈来愈多的主动安全,相比于被动安全出了事故弹出安全气囊,主动安全主要体现在芯片,传感器,摄像头和软件方面。比如Volvo正在开发的Autosar架构SPA2平台...当然还有动力系统,常说的电池模组,未来的方向肯定是更耐久,持续公里数越来多,扭矩越大。我们常常忽略了一点,很多新科技都是先满足军用之后转为民用,一直觉得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是这种路线。五年时间不会很长,可预见的技术实用性会愈来愈多。希望我们都能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再微不足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