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们就开始讨论了新能源汽车的过剩问题,具体来说,是纯电动汽车的过剩问题。补贴会造成过剩,也会造成浪费。生产动力电池依然是消耗资源的,充电桩和部分配套设施也是投入。从降低碳排放上面,我们很难说纯电动车完全解决了碳排放,因为他消耗电力,依然是一种能源,且依然有巨大的工业品消耗。
但是电动车的确是一种排放进步,有报告通过复杂的计算,通过耗电量折算,发现纯电动车比燃油车碳排放低36%,即使所有电力都是烧煤的,电动车的排放折算依然低于燃油车10%。况且,电力是一种不用就是损耗的资源,大量富余的电量消耗在电网系统。
纯电动车似乎比燃油有更小的负外部效应,我们的确需要从燃油车进步到更加清洁的乘用车方式,但是,补贴加快了我们向纯电动车进发,补贴明显降低了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但是这种方式长期来看,是不应该持续的:
原因一、科技并不是按照我们指定的轨迹发展。有时候科技是跳跃性的,比如有些国家就往燃料电池上转弯,美国人在考虑甲醇燃料,日本人在考虑氢燃料电池。产业补贴长期来看指导生产力往纯电动车上转移,但是我们要小心有时候技术万一转弯。况且,即使纯电动车的电池,如今技术也在飞跃。三元锂电池NCA和NCM两个方案,NCM到811阶段密度也到300Wh/kg,而NCA的特斯拉和松下合作也能高于这个能量密度,而大量的产能依然在输出低端的电池。
原因二、补贴制造了并不是必须的需求。用30万的资金,买了60万的车。但车辆有消耗,电动车的电池是有衰减的,电池老化之后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而车辆,是一种消费,过高的消费会增加未来的负担,这个负担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整体的。比如堵车。从这个意义上,补贴电动车不如造地铁。
原因三、减弱了竞争。市场手段的万灵药,其实是促进竞争。补贴使得一个行业堆积了更多的资本。本来淘汰出行业的企业,由于补贴生存了下来。本来想要弯道超车的企业,考虑到纯电动车的补贴,可能觉得新技术没有竞争力。从而发生了电动车行业的赛道上过于拥挤。
综上,现阶段降低补贴甚至于逐步取消补贴是合理的。当年我们光伏领域有过教训,然而在这之前实施补贴也是合理的。为什么呢?那就是一个新事物引导过程,之前补贴是为了将蛋糕做到。正如前面所说,科技并不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但是科技可以引导出一个主流方向。比如谷歌通过开源安卓建立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安卓生态。纯电动车如今也已经建立了生态,大量的产能经历过竞争,最终会形成几个主流厂商,这些厂商巩固市场,稳定需求。公众也开始接受纯电动车,并开始将纯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和燃油车比较。如果没补贴,可能没人敢第一个吃螃蟹。
我们大胆预测纯电动车的下一站:无人驾驶将是主导。如今互联网造车方向便是如此,特斯拉用户正在大胆的尝试无人驾驶,谷歌的waymo也在正向发展。我们当然希望补贴重点能够转换到无人驾驶。可是问题在于,在接收新事物方面,产业政策或者补贴政策难度很大。补贴纯电动车是个直观的支持政策,但是支持无人驾驶,似乎很难判断其数据和技术到了哪个阶段,是L2还是L4,似乎很难判断。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的是燃料电池汽车。
新能源汽车因排放的废气少,能够减少空气污染,所以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2010年10月国务院决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是七大战略产业之一)以来,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逐年上涨。2018年2月13日,四部委联发《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补贴标准进行了细化,实现了“低退高补”的态势。扶持长续航、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产品,降低了短续航、技术指标落后的产品的补贴。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车企主要都依靠财政补贴赢利,国家对补贴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对那些短续航、技术指标落后的产品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这些企业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产品的续航能力。
燃料电池汽车需要充电,而我国目前的电力资源主要还是火电,火电的来源是煤炭,煤炭燃烧会排放大量的废气。那么从这样的过程来看,新能源汽车没有从根本上减少废气的排放。由此看来,新能源汽车等到国家能源结构进一步合理后再发展或许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