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建议立刻停止充电桩的建设,因为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淘汰,浪费资源,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是电力公路,互联网化充供电,做不到这一点,电动汽车就是鸡肋,全面替代燃油车无望,可悲啊,到目前为止,全球国家和汽车企业都还在用燃油车的思维方式发展电动汽车,根本就牛头不对马嘴,思维没有突破,观念没有突破,从而造成技术上突破不了,世界发展到今天,电动汽车已经在理论层面上上升成为国家的公共产品,已经从燃油车的交通工具上升为国家的公共交通产品,只有把路,电,车三者统一发展,公路电力化,车电网络化,车,路,电管理一体化,电动汽车才能步入正轨,才能全球普及,才能有 美好的未来
——以下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依旧存在,除了几家头部企业已经完成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商业布局之外,部分融资难、持续亏损的企业则处于更加尴尬的位置。2018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上更是有企业退市、倒闭和停运的事件,未来行业或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靠拢。
下游应用需求扩张,政策红利释放推进
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下游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政策的指引。
(一)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
从近三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来看,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并且,新能源汽车产业由之前完全靠政策推动,转向了由政策和市场双驱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其中,2018年纯电动车的销量将近98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长,对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张。
(二)国家政策指导推动
国内充电桩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促进。无论是针对广大消费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针对机关单位的相关工作展开,近几年的政策都涵盖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等方面,对调动全社会相关资源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随后,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充电桩在居民区、办公区及公共区域充电桩的建设。2018年国务院以及中央部委有下发了多道文件,在冲击技术水平以及公共交通、公务用车方面做了不少限定,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
2018年,全国共有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电动汽车充电规划或补贴,还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充电规划或补贴在其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中提及。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高歌猛进,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充电联盟)联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99752台,较2017年新增公共类充电桩85849台。政策的扶持及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政府和企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各地响应加快布局,未来发展智能化
2018年,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内所拥有的公共类充电桩数量前十的分别为:北京41644个、上海39303个、广东35928个、江苏30333个、山东20798个、浙江14226个、河北11957个、天津11209个、安徽10228个、湖北9722个。
随着各地对充电桩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出台,充电桩行业将在政策利好下,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各省市相继发布了充电桩未来的建设规划。
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产销量累计超过500万辆,以国家电网充电桩招标价格(直流充电桩10万元/个;交流充电桩1.8万元/个)及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配置比例(直流充电桩按照3:1配置,交流按照5:1配置)来测算的话,前瞻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充电桩年需求量将达到270万个左右,充电桩的市场将会超过1840亿元。
另外,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产业化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技术要求体现了一致的趋势,要求充电桩尽可能向以下目标靠近:
(一)充电快速化
相比发展前景良好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而言,传统铅酸类蓄电池以其技术成熟、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同样存在着比能量低、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短的问题。因此,在目前动力电池不能直接提供更多续驶里程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实现电池充电快速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解决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这个致命弱点。
(二)充电通用化
在多种类型蓄电池、多种电压等级共存的市场背景下,用于公共场所的充电装置必须具有适应多种类型蓄电池系统和适应各种电压等级的能力,即充电系统需要具有充电广泛性,具备多种类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算法,可与各类电动汽车上的不同蓄电池系统实现充电特性匹配,能够针对不同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在电动汽车商业化的早期,就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公共场所用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充电规范和接口协议等。
(三)充电智能化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及普及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是储能电池的性能和应用水平。优化电池智能化充电方法的目标是要实现无损电池的充电,监控电池的放电状态,避免过放电现象,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节能的目的。充电智能化的应用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优化的、智能充电技术和充电机、充电站;电池电量的计算、指导和智能化管理;电池故障的自动诊断和维护技术等。
(四)电能转换高效化
电动汽车的能耗指标与其运行能源费紧密相关。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经济性,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充电站,从电能转换效率和建造成本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建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的充电装置。
(五)充电集成化
本着子系统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要求,以及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充电系统将和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集成传输晶体管、电流检测和反向放电保护等功能,无需外部组件即可实现体积更小、集成化更高的充电解决方案,从而为电动汽车其余部件节约出布置空间,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并可优化充电效果,延长电池寿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