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子心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什么是电影?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文学依靠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但无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何鲜明、生动,读者都无法直接看到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托尔斯泰笔下的玛丝洛娃……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去补充。
绘画是通过鲜明的线条和形体来表现生活的,也是可见的视觉艺术。但无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如何逼真,列宾的《伊凡杀子》如何悲壮,它的画面却都是静止的,而且一幅作品只能表现人物的一种精神状态或生活的一个片段。
戏剧依靠演员的动作表演生活,通过演员的对白给予观众以深刻的感受。但是人物的某些内心活动,单靠形体动作则无法表现。有些生活中的事物也无法搬上舞台,如武松打虎,舞台上就不能出现真老虎。
但相对于电影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它可以运用各种摄影技术使人物和场景,可远可近,可大可小,给观众的视觉离下了鲜明的印象。而且电影镜头具有分切和组合的功能,产生了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可以带观众上天入地,回首原古,向往未来,潜入梦境,凡思维能及的地方都能极目可见。这样,观众不仅可以看到黛玉的一颦一笑,通过特技看到武松与真老虎搏斗,还可以通过电影镜头的运动看到“伊凡杀子”这场悲剧发生的前前后后……
由此可见,电影艺术在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他艺术的特征,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超过了其他的艺术。但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如果离开了文学、戏剧、绘画、摄影、舞蹈、雕塑等其他姐妹艺术,电影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所在。
电影做为文学艺术的其中一个门类,它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两个很重要的属性。一部电影如果思想性平平淡淡,或者消极颓废,或者轻飘无份量,那这部电影也就缺少了它该有的教化作用,那一这种电影就属于没有灵魂的作品。反之,如果一部电影作品说教味道太浓,没有或者少有艺术观赏价值,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那么这部电影同样属于失败的作品。
千万不要小瞧了观众的观赏水平,他们虽然对艺术的标准和喜好不同,但却有着不可小瞧的关于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好的电影作品既要反映出普通民众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能给观众较大的思维空间。而达到这种标准的前提是,电影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不但让观众喜闻乐见,而且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什么是电影?这个问题分两方面来讲。
首先,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科技。运用摄像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同时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的内容。如今,我们已经来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能够带给人们震撼的视听享受。
此外,电影还是一门艺术。意大利电影先驱里乔托·卡努杜在1911年发表的一篇论著里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现在,电影是一门艺术的观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最后,谈到电影的灵魂,基于电影是一门艺术的前提,我们自然绕不开一个问题:艺术的灵魂是什么?艺术不能吃不能穿,没有功利效用,但人类社会产生了艺术,且文明程度越高,艺术的地位也就越高,这是为什么?因为人类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问宇宙和人生的意义,会思考“美”究竟是什么?而艺术就是人类探寻这些问题的途径,这种途径是一种敞开无限可能的自由方式。
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艺术,我们就能够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什么是艺术的灵魂,那是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是人类对生命和宇宙的探索,对“美”的真谛的渴望,是抛开世俗功利的羁绊,寻求灵魂深处的慰籍。电影,如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